返回

七天拯救大明?我还是上吊吧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章 募捐
    崇祯眉毛皱了皱,三句话可谓滴水不漏,他终于领略到内阁首辅的厉害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也动了杀心!
    作为穿越者,他何尝不知魏藻德的心思?
    崇祯点点头,示意所有人回归本位。
    他看着众人,目光渐冷:“众卿刚才所言,朕都听到了。有些人说的话是有理有据,有些人则是一派胡言!”
    “光时亨,你说京师守得住,怎么守?说来听听!”
    光时亨眼珠一转,说道:“京师有百万之众,召集十万百姓肯定能守住城池。”
    崇祯阴沉着脸问:“如何召集?抓壮丁还是募兵?抓壮丁就不怕他们临阵倒戈吗?募兵钱从何来?军饷可以拖欠,粮饷呢?难道让百姓带着干粮守城?”
    在崇祯皇帝一连串的问号攻击下,光时亨的脑袋瞬间一片空白,他结结巴巴的说道:“这...钱粮是户部的事,臣只说策略。”
    崇祯大怒:“好,朕现在就提拔你为户部尚书,你若是没有对策,朕就砍你的头。”
    崇祯并非真正发怒,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完全勾不起他的怒火。
    他这么做是为了引魏藻德出手。
    光时亨是小卒,他身后的魏藻德才是大boss。
    光时亨吓得连忙跪倒在地:“陛下息怒,臣...臣也是为了朝廷。”
    崇祯冷冷一笑:“光时亨你是聋子吗?朕已经封你为户部尚书,请说出你的对策!”
    听到那个请字后,光时亨真的害怕了。大明朝没有几个活人能承受起崇祯的请字,有也不是他。
    他跪在地上以头撞地:“陛下恕罪,臣不该在朝堂上胡言乱语,请陛下息怒!”
    崇祯看着跪地求饶的给事中光时亨,心中仅存的一点怜悯也消失不见。
    如果光时亨死不认罪,崇祯会因为他硬骨头而放过他。
    毕竟大明末年的文臣早已没了风骨,好不容易出来一个,不能灭种。
    可是,他的骨头也是软的。
    崇祯摆手让光时亨退回本位,现在时机不到,一会再杀也不迟。
    他扫视众臣,悠悠说道:“朕非昏君,自天启七年八月继位以来,天灾人祸不断!本欲中兴大明,奈何天不遂人愿。今流贼猖獗,建奴放肆,人心不稳,京师难守!”
    “朕,很失望。不止对自己,对你们也很失望。”
    “臣等该死,上不能与君分忧,下不能解百姓离苦。”内阁首辅魏藻德跪倒请罪。
    事可以不做,但样子该做还是得做。
    “臣等有罪!”众臣跪倒一片。
    “都平身吧。就依李邦华之计,太子,永王,定王,六宫内眷以及内臣百官等少数人随行,其余人等与朕固守京师,等待勤王之师。至于去往南京的官员名单,就由李邦华来拟定吧。”
    崇祯早就想明白了,无论历史还是现实,摆在他面前有且只有三条路。
    守,逃,谈!
    首先排除逃。
    一旦南逃,后果不堪设想。
    天子守国门的承诺变为一纸空谈;辽东几十年,无数男儿血染疆场,成为一场游戏。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千里勤王的吴三桂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。如果他像历史上那样投降建奴,历史的悲剧可能会重演。
    届时崇祯不但对不起朱家先祖,对不起战死沙场的英灵,更对不起涂炭的生灵。
    其次排除和谈。
    有明一朝,不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
    他不能坏了底线。
    最终答案:守。
    历史上崇祯耗时十七年都无法拯救大明,一周时间他更做不了什么。
    当下唯一能做的是守住北京。
    只要李自成攻不进北京,大明的基本盘就还在,历史或许可以重新书写。
    “陛下圣明,臣等谨遵圣旨!”李邦华带领三十多个官员下跪领旨。
    支持李明睿的官员们见状,经过短暂的思考后,也纷纷跪地领旨。
    皇帝把随太子出行的大臣名单交由李邦华拟定,说明什么?
    说明李邦华已经在悄无声息间受到了重用。
    想去应天避难,必须向李邦华站队。
    眨眼间,朝堂半数官员跪地接旨。
    魏藻德脸色凝重。
    对他来说,上策是把皇帝皇子全都留下献给李自成。
    只要逼迫崇祯下了退位诏书,就是天大的功劳,李自成也会给他升官加爵。
    但若是让太子跑了崇祯留下死守北京,事情就复杂了。到时候不但没有功劳,反而会被特殊针对。
    他早就听说,大顺对待没功劳的明朝官员非常残忍。
    投名状没了,他心里没底。
    政治游戏的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,现在皇帝和大部分官员都同意太子南迁。
    这件事已经无法逆转了。
    只是他想不明白,换做平时崇祯肯定会犹豫不决,要么召内阁后殿商议,要么回宫后左思右想。
    今个儿这是怎么了?竟然在朝堂上做了决定!
    “陛下!”魏藻德试图唤醒曾经那个犹豫不决的崇祯。
    “朕意已决!”崇祯一口回绝魏藻德,继续说道:“去往南京的官员务必认真辅佐太子,留在京师的全力协助朕,一起抗击流贼!”
    “是!”四十多个官员同时回应。
    “现在说第二件事。”崇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,“刚才朕让人算了算,京营守军的饷银,加上募兵的钱,有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缺口。”
    “现国库空虚,无钱可用。都说明军不满饷,满饷不可敌,为了抗击流贼,众卿想想办法!只要凑得百万白银,就能守住京师!”
    文武百官非常默契的同时低下头。
    关于银子的话题从崇祯元年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,国库每年收的钱入不敷出,如果没有万历一朝攒的内帑钱,军饷早就不够了。
    皇上让他们凑钱,怎么凑?去哪凑?
    如果能凑到钱,大明朝也不至于被一伙流贼搅得天翻地覆。
    见众人不说话,崇祯假笑道:“既然众卿没有办法,朕倒是有个主意!”
    “请万岁明示!”内阁首辅虽然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第一时间和皇帝打起了配合。
    “捐钱!”
    在场的文武官员继续沉默,老套路了,自崇祯十六年起捐了不知多少次。
    “众卿有没有捐银子的?捐银者升官加爵!”崇祯表面上着急,内心是另一种想法:众卿,朕给你们机会了,你们把握不住可别怪朕!
    李邦华第一个站了出来,他清楚,崇祯要动手了。
    “臣李邦华,万历三十一年入仕为官,家里的一分一毫都来自朝廷,现朝廷有难,臣愿将家产悉数奉上,以助剿贼。”
    “好!李邦华忠心可鉴,朕大大有赏!”崇祯拍案而起。